楼道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,是邻里情感交流的动脉,也是文明自治新风尚的大舞台。在滨江社区涨浦景苑小区,曾经闲置浪费的楼道空间,如今正蜕变为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场。这个典型的老旧小区,因今年启动的“共享楼道”项目,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自治主力军,在方寸之间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温馨画卷。
改造之初,滨江社区主动跳出了“大包大揽”的传统模式,转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——众筹资金、共商规划,让每一份想法都融入楼道的新生。“涨浦村长”居民工作室率先成立,热心楼道长吴阿姨牵头组建的“银发议事团”紧随其后,成为居民自治的核心力量。从墙面翻新的色彩选择到共享空间的功能分区,每一项决策都经过居民议事会议的提案与表决,最终敲定的楼道设计方案和《楼道公约》,字里行间都透着“我的楼道我做主”的主人翁意识。
楼道转角“共享书屋”
在功能打造中,居民们各展所长,让楼道焕发多元活力。56 单元的居民们自发整理家中藏书,在楼道转角打造出飘满墨香的 “共享书屋”,成为邻里借阅交流的文化驿站;67单元的阿姨们精心设计的文化墙,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小区变迁史,醒目的邻里公约凝聚着共同约定。更贴心的是,由退休阿姨们协商推出的“邻里互助式托管”,让孩子们放学后在“共享学习角”安心写作业,既解决了“上班族”家庭的燃眉之急,更让楼道里的欢声笑语多了几分童真。
“你看这转角的共享书屋,我们老人也能在这儿做做手工、拉拉家常,楼道现在可比以前亮堂多、热闹多了!”家住滨江社区涨浦景苑56单元的阮阿姨指着焕然一新的楼道,脸上满是笑意。
走进如今的涨浦景苑新楼道,“欢迎回家”的标语暖意融融,“今天你阅读了吗?”的提示牌引导着文明新风。从堆满杂物的“被遗忘角落”到温情满满的“共享家园”,这场楼道里的变革,不仅刷新了老旧小区的颜值,更证明了楼道这个“最小共有单元”的治理潜力。
在这里,社区居民们正用自治的智慧凝聚起邻里温情,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份鲜活而温暖的样本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城乡建设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城乡建设舆情网 yuqing.cxjs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